陕西省陇县地名故事——明朝城内的土地祠
2021-11-15 14:51
陇县南道巷中段是陇县人民政府招待所,现为陇州宾馆,古为陇州土地祠。
陇州土地祠,是由明代兵部尚书太子太傅闫仲宇的长子闫儒于负责建造的。供家神、土地神于其内,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成县政协与县招待所。
昔日,土地祠有古典式高大戏楼一座,坐南面向北,东西两侧各有门楼达于内。戏楼后一座巍峨牌楼矗立在中央,上悬名人书“位镇中央”巨匾一面;四楹三十二翘,斗拱雕梁,参差错落,宏伟精巧,可谓鬼斧神工。
巨柏若干棵,高大苍劲,沿着甬道两侧列队于后。东西厢各五间,为卷棚五大间做衬。其中间设八抬大轿一顶,童颜鹤发的土地神雕塑端坐于内,慈祥地微笑着,意有足够之内在力量赐福于陇州庶民。金相帽,白莽衣,玉带朝靴,给人以威严信赖之感。其后大殿,巨型神像两尊,与轿内者相同,一为闫阁老,一为土地神。
祠内东植娑罗树(20世纪90年代末仍健长于招待所内),西栽银杏树,亦称公孙树,干粗直而叶似扇,遮天蔽日。其结实名白果,入药以通肺经。此二树木皆由太傅公带自南国,为世界稀有名贵树种,可惜约四百年高寿之银杏毁于斯所之建也。
闫阁老何以敬奉土地神?据闫族内诸老代代相传,境内高龄老人当年讲说:“公行军南疆,与敌战连败,又遭暴雨,士兵饥寒冻馁,则下令少息,中军设于土地庙,土人言此神乃唐代韩文公愈,供而福佑一方。”于是,公设祭告之:“先生与余皆儒士(文人)尔,然均受命于戎行。
韩愈后成为陇州土地神。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市)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德宗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几度任节度使下属官,后官至监察御史,因关中天旱人饥,上书请宽民徭,陇县地名故事》被贬为山阳令,宪宗时赦还。他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思想上大力提倡儒学,坚决反对佛教和道教;文学上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主张文道合一,务去陈言,形式要服从内容;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所作赋、诗、论、说、传、记、状表、书、序、碑志、杂文等,体裁广泛,均有佳作,为文大笔淋漓,气势雄伟,语言新奇,风格独特,向来亦称大家,传世有《昌黎先生集》。
接前再叙,闫仲公接着告曰土地神韩文公愈:“愿先生默佑而凯旋还朝,则当恭请回京师以受祭享。”后顺利渡江,辗转运筹,连下苗营四十余座,随安抚之。上奏帝庭曰:“兵者——器也,古人不得已而用之。”今为长治久安计,当设郡县以治之,使其安居乐业后,可德而服之也,帝准其奏。
军久住,屯以自养,伐竹建屋,助民耕作,引水碾米,凿池养鱼,林畜兼顾,蚕丝纺织,设集市以通财货,逢节日军民共庆,故威德称臣民焉。
帝念:百战疆场消狼烟,万里银河洗甲兵。即宣布回师:“公恭请土地神韩文公回京以受祭祀。”“孝宗宾天,虏乘便入寇。公复往训练,士兵为战守计,虏知有备遁去。”
后奉命提督团营,赐莽衣,玉带,兵威丕振,凡机密重务必亲处理,周悉无遗议。时逆瑾用事,公持正屡为阻挠,因感愤成疾气休。上遣中使,御医诣等诊视,慰留之再三,然公累疏恳辞而允归。月给奉米,与卑四名以伏老(见碑载)。公再请土地神从京都出发同归陇州故里,即择其地建馆署神祠而供奉之。同时建造儒林巷、南道巷住宅四十二院,以青石檐石为标记,并兴修此二巷与南大街牌楼三座,以旌表而壮观州城。
馆署神祠落成后,公以自身朝服而冠载其土地神,若家神而供奉焉。州人皆曰:“我州之城隍为省城隍,土地为京土地,何以不戴冠相服乎?”其后,州人以清明寒食两节抬土地神、东王二神轿子游行于大街,祭祀于郊野。其习俗延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自行消失。其时,公多居馆社西隅银杏树院内,作州城临时下榻之处,或住莲池别墅,以享南疆水乡荷塘亭榭之清幽而愉,解甲林下之晚景。
来源:《陇县地名故事》
主编:宋江平
编辑:卢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