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陇县乡镇

【龙门乡村】禾洞:红色边界村 深山人未识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02 03:59)
文章正文

禾洞村地处龙门县龙江镇南部,东至博罗公庄,南邻博罗横河,西至龙江何坑头村,北接埔心村,属于龙门南部群山深处的边界村。距县城38公里,距离龙江圩镇20公里,218县道穿越高大的尖峰岭,经过村子,连接路溪和博罗横河。

禾洞村山林众多,总面积达32.28平方公里,含水田2000亩、旱地1000亩、山地45200亩。下辖格水、韩屋、水口、沙芬、陈坑头、客家围、陈山下、上合、邓山下、坳下、邓坑、迳口12个村民小组,共518户2500人,以陈姓和邓姓为主。

宁静的禾洞村。

禾洞村古籍称“陈禾寺垌”,是龙门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游击队曾长期活跃在这里,与这里的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这里也是上坪大捷的指挥部,在江北地区解放战争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禾洞村地处群山之中,尖峰岭、鹰嘴顶、茅峰顶、九龙峰、三坑顶、亚婆髻等群峰林立。高大的山体和密林,涵养着丰富的水源,这些山溪汇集到一起,形成禾洞河。禾洞村的自然村落大多枕山面水,沿着禾洞河谷分布。靠近河流的平坦地,大多成为稻田,离河流相对较远的地方山前台地,则种满了夜合欢和年桔,风光秀丽。

明末清初,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加剧,加上战争频繁,流民不断增多,很多人辗转来到了龙门的群山深处,形成了继南宋之后的第二次移民潮。

禾洞俗称“陈禾洞”,古称陈禾垌,也称神和洞和陈禾寺垌,其地近接博罗,山脉蜿蜒。附近山中还有打铁坑、大银坑、小银坑等地名遗址,这些地方过去有银矿和铁矿,山中古木参天,又能产石灰木炭,因此当时流民化身矿民住在这里以鼓铸为业。一群来自广西的马队曾在禾洞帮忙运输风力发电的电线杆角铁,他们也说在山间穿梭,常会看到溪边石头垒砌的房屋遗址和冶炼的灰烬。因为出产银铁,他们实力雄厚,附近的平民也常来归附,以至于能啸聚山林,对抗官府。

这些人绵延近百年,一直到康熙年间。清代著名学者、方志学家郝玉麟在《广东通志》记载,“春正月各峒贼党时出劫掠,夏四月龙门知县杨熚,同守备王著名,把总范定邦等攻破九屯贼巢,擒贼首罗献忠等,斩之。五月移兵进剿路溪、茅冈、陈禾寺等峒,斩贼首王裔,馀悉就抚。夏六月,西水羊屎坑贼汤舜等复纠各峒流劫。总督卢崇峻遣副将赵升云,知县杨熚征捕,熚阵斩汤舜等数十人……”这里的“茅冈陈禾寺等峒”,即是现在的禾洞,从中可以看出这次战斗的旷日持久。

对于饱经战火,风尘仆仆,落担禾洞的陈氏和邓氏先人而言,能够在这片群山深处的土地上“有垌可耕山,有田可种禾”,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便是最大的愿望,这种愿望自然而然就贯穿到地名中去。加上陈氏先人在下洞片区较早落担开基,因此这里便叫做“陈禾洞”。

正是因为禾洞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地形条件,加上村民敢于斗争的精神,也使得这里成为红色热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45年12月,江北指挥部从正果移驻龙博边境的陈禾洞一带。解放战争时期,游击队活跃在禾洞一带,相继开展何坑横档战斗、攻打横河上下圩等对敌斗争。1949年3月,东三支取得博罗公庄上坪大捷,扭转了江北地区的军事局面,为解放惠州铺平了道路,这次战斗的指挥部就设立在禾洞上洞盘古庙。但是,因为交通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而今,即便是龙门本地人,知道禾洞的也并不多。这座美丽的边界山村,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