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陇县乡镇

新中国成立前陇县人的住宅格局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16 05:01)
文章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陇县人的住宅格局

2019-06-19 21:18

陇县是山区小县,旧社会时期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群众生活水平低下,所以城乡住宅格局一般都比较平常,无气势赫奕的画栋雕梁,重门叠户,布局大都是土木结构建成的上房,下房,带两面抱厦,所谓“四合头”院子,在此基础上斟酌损益,增减变化。清末到民国时期,陇县的大宅院会是什么样子呢。

(网络配图)

马家大院位于东大街中段原法院和公安局全部地址。这家主人是已故马一鸣先生远方本族人马书范家,在前清晚期是陇县有名的首富。这所院落也是县城内数一数的大面积,宽敞深邃,能分割为前、中、后自成体系的三部完整院子。四围高墙环绕,细砖圬巩(俗称圬巩院),整齐完密,粉抹照墙,砖雕檐头,5间上房建筑在5尺高台阶上(这是较特出的,那时一般住户房屋高度有限制),有巍峨气象。特点是屋内地面用特制青方砖镶铺,砖下用从甘肃华亭县安口镇陶瓷厂烧制的粗大碗衬垫,碗与碗空隙用土铺填,使其平整,用意是使屋内音响空灵,尤其是旧时代妇女3寸弓鞋蹀躞其上,叮叮作响,就更饶韵致。据老辈人说,这家人生活奢靡,小便盆也用白银镶裏,单就这个设计得奇特空灵地面,就可以看出暴殄天物的奢华程度,也正因为如此,他家败落得很快,到民国中期,教育局征用那院子时,院主只剩下1个老妇人,无人照管,县里就安排在南道巷“节孝祠”内看管祠堂,了其余生。街谈巷议的人说她是“生入了节孝祠”(清时报请审定为节孝的人,死后可于祠内立牌位供奉,这位老人却活着入了祠)。

陈家驹家大院位于现在印刷厂院及察院巷。院子是五间一过道的院口,由下房、影壁、重门(二门)砖砌花墙分隔内外,进而为穿廊厢房,大过厅,两边抱厦,最后是主屋一大上房,这布局是殿堂式完整建筑,有典型性。在陇县再也没有超出这种规格的了,门窗、檐墙头都是雕工活,过厅安有装板门窗,逢红白事可以卸下装板门窗,用其场地举行仪式或宴请宾客,厅中间后侧置彩绘屏风,前置大贡桌,上摆香炉,花瓶等陈设,边旁置雕花“太师椅”,一般亲朋故旧相访,就在这里接待,所谓“穿堂人室”的堂,指的就是这类厅堂。厦房是主人晚辈亲属住处,上房自然是一家之主的老父母辈人物居住地,所谓“覃覃深居”大概就是这种格局。

张宝善家当铺院。张家发家不久,张宝善的父亲早丧,家况如江河日下,到张宝善当家时,连“守成”也谈不到,何论创业,只靠当卖遗产度日。他家城内房产多,以西巷当铺院最讲究些,陈家大院具有的这里都有,不同的是这里有两座带栏杆的楼房,比较特别。当时的县城内、曹家湾、天成、逯预村等处都有楼房,这些地方之所以楼房多,大致因为靠山近,购买木料方便,同时,盖成楼房可以搁家具,贮藏粮食,倒不是为了居住,因为高楼上下不便,并且陇县地势高寒,冬天楼上搭火炕最不容易。张家经商以顺义成为号曾在这院开过当铺,楼房是5大间,錾花门窗,楼口安装“挽不断”与“卍字形栏杆”,古雅别致。民国十六七年间西府秦腔艺人参加的“顺义成”戏班曾用此楼演唱卖戏,抗日战争时期院子卖给河南同乡会,1949年陇县解放后转卖于人民卫生院,现为移动公司。

北贤巷内张家大院是张宝善家住宅地,规模不大,都是同排,并列的有上、下房,抱厦式一连三院,院与院之间用角门相通,院主人住第三进上房,一般来客是不容易直接踏入主人内院内室,显示了富有之家“良贾深藏”的富贵神秘气魄。

(网络配图)

以上所举虽是个别富家大户院落,却有代表意义,这类殿堂式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用大木料作梁柱,套成互相接榫的架络结构,坚固稳妥,外观上庄重典雅,切合实用,缺点是窗户不对开,通风采光差,光线暗,尤其带接檐穿廊式的昏暗度更大。随着岁月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这类住宅院落多已灰飞烟灭,成为历史陈迹,不复存在。

来源:陇县县委宣传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