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陇县乡镇

60年前豫剧《朝阳沟》而闻名天下,河南登封市有个朝阳沟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0-04 10:44)
文章正文

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提起豫剧《朝阳沟》,大都不陌生。剧中的许多优美的唱段,至今还在大江南北被广泛的传唱……那是连毛主席周总理都看过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的一部好剧。

2020年5月24日,星期天,天气凉爽。带着半个世纪的憧憬和仰慕,我们两口儿带着岳母自驾到登封市大冶镇朝阳沟村,依次参观了登封市朝阳沟文化研究会、村委会、朝阳沟森林公园、杨兰春文化园、银环亭、银环·栓保池、朝阳沟水库等景点。行走在朝阳沟村,不时与村民聊聊家常,爱人还专门穿上银环服装,与村民对唱豫剧《朝阳沟》选段,心情十分舒畅,真切感到了“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

印象朝阳沟

柴文

山重水复行路难,

家喻户晓曹家湾。

席卷仁义小仓娃,

情牵乡村王银环。

寻访朝阳沟

文/乾宏

布谷鸟鸣歌丰收,

夏日寻访朝阳沟。

银环洒汗光荣地,

拴保挥锄荒坡丘。

满腔热情谱新篇,

一曲梆音传神州。

智慧勤劳庄户人,

艰苦创业竞风流。

2020.5.25.

朝阳沟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原登封县)大冶镇,当年杨兰春曾在那体验生活。也是名扬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现代戏曲《朝阳沟》创作及剧中主要人物银环、拴保的原型地。杨兰春作为著名的现代戏曲作家,在中国戏曲史上特别是在对现代戏曲的创作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60年代创作的豫剧《朝阳沟》,公映了近半个世纪,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青睐,剧情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特别在华北、中原一带,影响颇广。

七绝.今胜大观园

卢秀珍

朝阳沟内百花俏,

不见当年贫苦垣。

街净楼明路平坦,

兰春重写大观园。

“朝阳沟文化研究会”,进去看看。

上联:昔日曹家湾;

下联:今天朝阳沟。

这副对联不仅直接了当地说明了这个地方的前世今生,而且更道出了这个地方的神奇。别小看这巴掌大的山窝窝,在中国戏曲史上,特别是豫剧史上,竟一古一今产生了两部经典大戏,且都是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它的原名曹家湾,当地人又都叫它曹村,曲剧《卷席筒》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主人公小苍娃儿有一句著名唱词:“我家住登封小县,离城二十五里曹家湾。”说的正是此地。

它的今名朝阳沟,众所周知,又是从现代豫剧的扛鼎之作《朝阳沟》而来。《朝阳沟》是著名剧作家杨兰春1958年在此地蹲点,并依当时曹村人抗旱浇麦的生产生活创作出来的。1976年,曹村的干部和群众联名上报公社,要求把曹村大队改名为朝阳沟大队,并得到了批复,从此,朝阳沟的名字就很快叫响,1974年于本村建成的水库也更名为“朝阳沟水库”,1976年修建的由此到开封杞县的762窄轨铁路,也起名为“朝杞铁路”,其中的“朝”字,就是朝阳沟。

朝阳沟文化研究会会长赵海辰老师送我一本《朝阳沟文化研究》杂志,内容挺全。

留影

豫剧《朝阳沟》是具有时代特色的速成剧本。1958年,毛主席发表了“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讲话,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为创作反映这一时代的特色剧本,杨兰春选择到著名豫剧《卷席筒》故事发生地——登封县曹家湾曹村体验生活。

杨兰春之所以选择到曹村体验生活,是因为他与曹村曾经有过一段生死之缘。1945年春,杨兰春随皮定均部队从大别山往太行山转移时,曾参加过著名的伏击日伪军的曹村伏击战。这场伏击战,歼敌过百,给来犯的日伪军造成沉重的打击,但也有23名八路军战士英勇牺牲后长眠于曹村。出于对牺牲战友的怀念,杨兰春从此与曹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曹村体验生活时,杨兰春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白天劳动,晚上串门,听到有意思的就随手记下。村里现在建成的杨兰春文化园里还保存着一孔几米见方的明代窑洞——陈家窑,岁数大的村民说,干活的间隙,杨兰春经常在窑洞里写写画画,创作早期的《朝阳沟》剧本。

村里各色人物的脾气秉性、语言神态,杨兰春很快就摸得清清楚楚。1958年,成千上万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以此为背景,凭借深厚的农村生活积累,根据他在曹村体验生活时听到和发生的故事,曹村伏击战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英勇牺牲的故事,以及发生在杨兰春出生地河北省武安县列江村知识青年下乡务农的故事,结合曹村的地理特征,仅用七天时间就编写排演了《朝阳沟》这一戏剧,一经公演,赢来了全国人民的喝彩。

据说,由于排演时间仓促,戏都开演了,还没有名字,可把大家急坏了。杨兰春想到曹村有座朝阳寺,村里沟沟坎坎也多,就一拍大腿说,就叫“朝阳沟”吧!于是就当场给剧本定下了《朝阳沟》的名字。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豫剧,一经公演,就风靡全国,不但让豫剧名闻天下,更是影响了整整几代中国人。

杨兰春在《豫记<朝阳沟>诞生记》中说:“写《朝阳沟》时,第一、二、三、四场有草稿,第五、六场只有唱词,第七、八场因时间太紧来不及写草稿。……最后一场,我干脆就到排练场去直接口述,叫演员当场记。就这样,七天七夜编排出了《朝阳沟》。”

这样一部速成的政策宣传戏,按理很快就会时过境迁的。可怎么就成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了呢?个人认为,大概是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剧中人物的成功塑造。一部文艺作品,不管你是不是“奉旨”而作,都无法抹去时代的烙印,但一部文艺作品是否成为经典,却往往不是由于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相反,则往往是作品成功塑造了超越所反映时代的人物。看过豫剧《朝阳沟》的人,我相信看完后,感受最深的一定都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不是它反映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主题。《朝阳沟》所反映的主题也早已成为了历史,但是里面的栓宝娘、栓宝爹、银环妈、二大娘、老支书、巧真,还有老小孩儿,这一个个人物,却仍能在当下的生活里,随处要可见。特别是对于像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栓宝爹娘,就如我们的父母,一个沉默如山,一个柔善如水;二大娘呢,在农村,哪个庄上没有这样一个热心肠又心直口快女人?银环妈,更有着典型性,她的性格里,不仅有着高人一等的等级观念,而且还有“恶人”也爱子女的人性光辉。这种人不仅仅局限于城乡差别上,世界上只要还有门第差别,这种人就不会绝迹。

二是剧本唱词的生活口语化。戏剧中的人物塑造,全靠每个角色的唱词来支撑。在这方面,杨兰春实在是高手中的高手,这无疑与他的农村出身,又长期在农村体验生活有关,他也老说自己就是一个农民,即使被认为是作家,他也把自己归入乡土味最浓的“山药蛋派”。为什么看过《朝阳沟》的人,都能哼上两句其中的唱词,正是由于它太口语化和生活化了,一听就明白,一听就想跟着溜。

来到村委会,巧遇一村民,也是戏曲爱好者,两人一块儿唱起《朝阳沟》选段。

七绝.不忘当年

卢秀珍

朝阳沟剧舞台演,

城里姑娘乡下顽。

知识青年流大汗,

如今开口唱银环。

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高洁扮演过拴保娘。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朝阳沟》是豫剧现代戏的杰出作品。写城市姑娘银环和未婚夫拴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同赴栓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栓保先行,银环因母亲反对,左右为难。后经栓保鼓励来到了农村,但因不适应体力劳动,思想又产生了动摇;得到母亲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后,便不顾栓保母子的劝告,离开朝阳沟。途中与党支部书记相遇,受到了教育,归家以后,又发现她母亲竟是装病诳她回城,当即对母亲提出批评,毅然重返朝阳沟。她母亲也随后来会亲家,并决定在朝阳沟落户。全剧表现出新旧观念的尖锐冲突,展示了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知识青年的特定历史足迹。不仅语言富有个性特点,而且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沃土”才是成就“大树”的无穷源泉。两部经典大剧同出一个小小的村庄,除了特定的历史原因和机遇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来自朝阳沟村那悠久丰厚的戏曲文化“沃土”。

千百年来,朝阳沟村在周围乡邻中间,一直享誉着“老戏窝”的绰号,流传着“曹村敲敲洗脸盆,前后柿杭乱锁门” ,“曹村拍拍锅排盖,沙沟庄头走一半”的顺口溜。朝阳沟人就是爱看戏、爱唱戏。早在大清光绪年间,群众就自发在村东庙前集资建起远近闻名的大戏楼,建起村里自己的剧团。尤其解放初期,人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极其高涨,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村里一下子就成立了两个剧团,一个是以赵保、赵东杰、赵黑为代表的梆子剧团,一个是以赵有钦、赵六治、杨富升为代表的越调剧团。

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朝阳沟村第二村民组,以赵彦、赵廷章、赵国荣、赵中岳、赵二菊为代表的年轻人,又建立一个剧团,排演了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等剧目。第五六村民组杨德元、杨存安、杨合彦、杨爱芬等也建立了一个剧团,大胆创新,不甘落后,排演起《智取威虎山》、《海港》等革命样板戏。

1982年,随着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到来,古装剧目得以解放。朝阳沟村一群戏曲爱好者又组建了朝阳沟豫剧团,精心地排演了《小包公》、《血溅乌纱》、《反徐州》、《双借亲》、《天齐庙玩会》等二十多场优秀剧目。

2012年夏,在省豫剧三团的支持下,朝阳沟村梨园新秀赵文灿再次组建河南朝阳沟豫剧团,朝阳沟人唱《朝阳沟》一下子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惊心动魄的演变历史,一曲曲优美的传说,一段段不寻常的机遇,积淀形成了朝阳沟村丰厚的戏曲文化沃土,也成就了“一村两戏”的绝世美名。

继续前行,老寨门。

庆丰楼?

老村老房老人

2009年11月19日上午,杨兰春的第二故乡——登封市大冶镇朝阳沟村朝阳沟森林公园隆重举行了杨兰春骨灰安放仪式暨杨兰春文化园落成仪式,杨兰春文化园座落于朝阳沟市级森林公园陈家窑林区。河南省及郑州市文联、宣传部的有关领导以及老一代豫剧《朝阳沟》的演员“拴保”王善朴等出席了杨兰春文化园开园仪式,杨兰春的亲人、生前好友、同事、朝阳沟村的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上万人在朝阳沟迎接杨兰春老人“回家”。

在朝阳沟森林公园的陈家窑林区、朝阳沟村的西北部,依山就势坐落着杨兰春文化园。园区坐北向南,有三层,园内最高处是杨兰春墓,墓后面的巨型石屏上刻着“中国戏曲现代戏奠基人”10个大字。拾级而下的第二层,修有甬道,种有花草,有石桌石凳供人栖息;最下面的白色玻璃钢制作的杨兰春雕像,取材于先生晚年的一幅工作照,专注慈祥,一派大家风范。

杨兰春文化园占地5.2亩,于2009年6月16日动工,同年10月20日竣工,总投资69.6万元。该园在朝阳沟村西北部依山而建,园内建有用白色玻璃钢制作的杨兰春雕像一座,高3.8米,宽2.7米。在雕像东侧修缮有杨兰春当年下乡完成朝阳沟剧本初稿时曾蹲过的陈家窑遗址,最高处建有安放杨兰春骨灰的墓穴、墓碑,其后巨型石碑上刻有“中国戏曲现代戏奠基人”十个大字。

杨兰春最早名叫杨有根,后改名杨连存。1920年生于河北武安的一个叫列江村的小山村,因家里穷,从小就讨荒、要饭、当和尚。14岁时,当地一个叫杜更会的小戏班收学徒,他就去签了三年的生死合同,跟师傅学武安落子(当地的一种传统剧种,豫剧《朝阳沟》里多有借鉴)。谁想三年学成,抗日战争爆发,小戏班解散,17岁的他就回到家乡参加了革命。

没有杨兰春就没有朝阳沟,朝阳沟村北宋时称曹村,曲剧《卷席筒》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对于朝阳沟,杨兰春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为了解放这块土地,他所在的连队曾有5名战友牺牲在这个地方。1957年,他又和他所在的河南豫剧三团到这个村庄体验生活,创作了豫剧《朝阳沟》。1964年元旦《朝阳沟》还进京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演出,《朝阳沟》成为豫剧现代戏的经典之作,杨兰春也因此被称作“朝阳沟之父”, 同年登封的曹村改名“朝阳沟”。

1938年,18岁的他正式加入了八路军,最先本是一个扛重机枪的战士,偶然的机会,他被首长发现其在小戏班练就的文艺才能,而被强行转为文艺兵,从而成为了部队里人见人爱的“瓦片杨”。在战争间隙,他能随地捡个瓦片,击着节拍,就当时战事形势,张口就来数来宝。据战友们回忆,当时战士们不知道首长是谁,却都认识“瓦片杨”。

1943年,杨连存被编入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十三团转战河南,到登封与皮定军率领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会合抗日。1945年1月19日(农历1944年腊月初六),登封普降大雪,冰天雪地的,但部队为了粉碎当地日、伪、顽5000多人对嵩山以南箕山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跳出敌人的重围,连夜从根据地向北进发,不料走到曹村暂作体整时,因汉奸保长告密,被日伪军围困突袭,战斗打得残酷激烈,杨连存在这场曹村伏击战中,眼睁睁看着自己朝夕相处的5位战友死在了战斗中。

虽然两天后,皮定军率部队又在此设伏,诱敌深入,一举歼敌10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日军武器,打了一个在豫西抗日战争史上决定性的胜仗。但前边5位战友的牺牲,令杨连存深深地记住了曹村这个地方,但当时战争匆忙,他们只能匆匆掩埋了战友的尸体,立即行军。从而,没有好好安葬几位烈士,一直成为了杨连存的一块心病。

据杨兰春在《豫剧<朝阳沟>诞生记》文章中回忆:“战后,我们为烈士修了一座一间房子那么大的墓。当年他们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身影仍时常活灵活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关于他的名字怎么由“杨连存”改成了“杨兰春”,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1947年中原突围后,他因病住进了山西晋城医院,住院登记时,院方把名字听错了,误写成了“杨兰春”;另一种说法是1963年,《朝阳沟》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后,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这部戏,观后毛主席接见了杨兰春和全体演员,并亲切问候杨兰春:“戏演的很好,很实在,你叫什么名字?”杨兰春回答说:“我叫杨连存。”因武安方言前后鼻音分不清,毛主席误听了说:“噢,你叫杨兰春,好名字。”后来他索性就改名叫“杨兰春”。

因此,杨兰春文化园的开园有不寻常的意义,杨兰春文化园作为一个窗口能更好的展现杨兰春先生的风采,能让更多的人走近他,了解他。杨兰春,这个名字会被中原父老乡亲永远缅怀,也会被历史永远记载,更会被广大朝阳沟的父老乡亲们永远牵挂。

路标太小

银环: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

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

这架山好像狮子滚绣球

那道岭丹凤朝阳两翅扇

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断

往上看通到跌水岩

好象是珍珠倒卷帘

满坡的野花一片又一片

梯田层层把山腰缠

小野兔东奔西跑穿山跳岩

这又是什么鸟点头叫唤

东山头牛羊哞咩乱叫

小牧童喊一声打了个响鞭

桃树梨树苹果树遮天盖地

花红梨果象蒜辫把树枝压弯

油菜花随风摆蝴蝶飞舞

庄稼苗绿油油好象绒毡

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

王银环我成了公社社员,

在这里一辈子我也住不烦。

二大娘:

俺外甥在部队给我来信,

来了一封又一封

他对咱生产时常关心,

你写上

山沟里一年更比一年好,

千人喜万人笑如意称心

干起活也象在前线打仗,

决心大干劲足风雨不停

野草湾的苹果树开花结果,

水库里养的鱼呀一条五斤

绳坡蛟核桃树遮天盖地,

大青庄牧畜场牛羊成群

县里的柳书记领着勘探队,

从东山到西山

从山根到山顶,

红旗插遍阳坡脑

他说咱山沟里是个聚宝盆,

你写上

三年来我从没有害过病,

老小孩他说我是钢骨铁筋

你写上老支书给我开玩笑,

他说我去掉了两条皱纹

再写上你也来咱村落户,

高中生来山沟当了农民。

银环:

走一道岭来翻一道沟,

山水依旧气爽风柔

东山头牛羊哞咩乱叫,

我挪一步我心里头添一层愁

刚下乡野花迎面对我笑,

至如今见了我皱眉摇头

强回头再看看拴保门口,

忘不了您一家把我挽留

你的娘为留我把心操够,

好心的李支书为我担忧

小妹妹为留我跑前跑后,

拴保你为留我

又批评又鼓励严格要求,

这是我下乡时走过的路

在这里学锄地我把师投,

那是咱挑水栽上的红薯

这是我亲手锄过的早秋,

那是你嫁接的苹果梨树

一转眼就变得枝肥叶稠,

刚下乡庄稼苗才出土不久

到秋后大囤尖来小囤流,

社员们发奋图强乘风破浪

我好比失舵的船顺水漂流,

走一步看一眼我看也看不够

挪一步一滴泪气塞咽喉,

回家去见了我的同学朋友

我有何言去应酬,

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

千层山遮不住我满面羞,

我往哪里去我往哪里走

好难舍好难忘的朝阳沟,

我口问心心问口满眼的好庄稼

我难舍难丢

合:

朝阳沟今年又是大丰收,

人也留来地也留

拴保:

银环同志你且停步我再说一遍,

你就是马上走也等我说完

刚下乡在这里咱并肩立站,

你代表同学们发出誓言

你说道革命先烈为人民把青春贡献,

新一代要继壮志汗洒高山

银环同志你抬起头再往山上看,

什么人坚守阵地望着你银环

朝阳沟寸寸土汗浇血染,

我说过需要时我敢闯火海上刀山

老支书忆苦思甜那天夜晚,

灯光下你可曾写了日记一篇

日记上曾洒下热泪点点,

表决心在农村改地换天

银环哪你表决心立誓言,

豪言壮语挂嘴边

你为什么为什么,

一遇挫折你(我)全忘完

开车寻找银环亭时,岔路多,不经意走到了邻村——沙沟村。

西江月.体验生活

卢秀珍

夫妇赶来大冶,换装再现银环。

唱声豫剧满心欢,就象青春重返。

山秀水清叶绿,茶明几净花鲜。

当年情景已无源,换下衣裳回转。

终于找到银环亭

银环·拴保池

朝阳沟水库位于朝阳沟村的上游位置,可水库所在的沟也并不叫朝阳沟,而是古书上说的“平洛溪”河道,郦道元《水经注》云:“水发玉女台下平洛涧,世谓之平洛水。吕忱所谓勺水出阳城山,盖斯水也。又东南流注于颍。”按现在的行政区位描述,平洛溪即从登封市唐庄乡的嵩山九龙潭发源,先流入纸坊水库,再向东南流经卢店镇,又吸纳二郎沟水等支流,后入大冶镇的朝阳沟水库,向下几里折西到因武则天当年宴请群臣而闻名天下的石淙河,最后汇入告成镇境内的颍河。

朝阳沟水库依平洛溪两边的丘陵夹沟最窄处筑坝而成,东边的山丘俗称花椒岭,西边的山丘俗称卢店岭。该水库是由当时的大冶公社为解决下游的农田灌溉和村民吃水,而发动全公社民工修建的,从1973年11月开工,历时一年建成。

水库北端,因郑州至登封的旅游快速路通过,飞架了一座钢构斜拉的厢式特大桥,远山近水相衬着,为水库增色不少。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剧照

秋风堂主人咏登封朝阳沟四题:

《曹家湾》

文/尚留永

四生四旦四花脸 ,

八个场面俩箱倌。

曹家湾内真情在,

人间道义大于天。

《朝阳沟》

文/尚留永

一生最爱河南腔,

半世沉醉河南梆。

广阔天地作为大,

知识青年爱山乡。

《杨兰春》

文/尚留永

烽烟滚滚唱英雄,

舍生忘死战寇佞。

笔走龙蛇墨生花,

和平年代颂爱情。

《新农村》

文/尚留永

风吹麦浪荡漪涟,

伏牛嵩岳山外山。

昔年银环爱栓宝,

小康之后仍依然。

202005251946于丽景门

✨✨✨🌙尚修强,笔名尚留永,号秋风堂主人。70后,河南洛阳人,从事财务工作,中国诗词研究会理事,河南诗词研究会会员,洛阳作家协会会员,洛阳诗词学会会员,洛阳市诗词研究会会员,洛阳摄影家协会会员,2016年洛阳“花香墨韵”选拔赛洛阳四大才子之一。✨✨✨🌙

留影,巴图就是我。

欢迎大家到登封朝阳沟村参观、投资、开发,祝朝阳沟村加快发展,越来越好!

洛阳摄影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