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佳美丽乡村
1.新县郭家河乡
新县郭家河乡坚持“发现乡村价值,尊重自然之美”的理念,不破坏环境和生态,把乡村的自然之美和人文内涵之美结合起来,让乡村神形兼备、深入人心。该乡的突出特点是全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走“一村一品,一品一景,一景一韵”路线,湾店村十里溪流十里柳;土门村古色村落生态家园;紫楼村醉在金秋诗画柴楼;范湾村千年银杏万种风情;莲花村一品莲花以莲话廉;麻布村青山绿水休闲麻布。
2.新县周河乡西河村
新县周河乡西河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新县“一城三线”精品旅游线路首批重点建设的景点之一,并于2013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邀请专家对西河湾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治理、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古民居、村落景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争取省财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整合公路、扶贫、国土、水利、发改、交通等各部门资金1000余万元,对村内河流、塘堰进行综合整治,新修生产、生活、休闲步道,完善综合管网,改善村内供排水、照明、通讯设施,实现路通、水清、河畅、山绿、村净、景美,建成竹海、大圣庙等一批景观景点,吸引星空帐篷酒店、国际青旅落户西河湾,民宿经济蓬勃发展。
今年“十一”期间,西河村接待游客5.2万人次。入选河南省第二批、国家级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被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评选为第四届中国景观村落,“河南最值得去的十个村庄”排名第四,被信阳市评为2014年度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
3.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
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结合起来。通过宣传引导、财政扶持、项目驱动、示范带动,大力推广农村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目前全村已建成人畜分离、前庭后院、生态环保型农居60多户,全村秸秆综合利用、村庄绿化、垃圾集中处理、自来水入户稳步推进,普及率连年提高。
为改变村容村貌,该县加大对村庄环境的整治力度。一是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拆除“三废”(废圈舍、废厕所、废墙墟),治理“四堆”(柴草堆、土堆、粪堆、垃圾堆),全面整治公路沿线滥搭乱建,努力搞好河道清洁。二是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工程。按照乡村扩绿添景、庭院增色提档要求,大兴植树绿化,重点开展村道绿化、河道绿化、庭院绿化、公共绿化。三是建立保洁长效机制,建立“户收集、组清运、村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最终形成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整个村庄长年保持干净卫生。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两年的建设,该村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村民富裕、生态文化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且形式多样、民风淳朴、生态产业蒸蒸日上,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4.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
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美丽乡村建设,遵照不改农村风味、简朴实用、自然和谐的原则,有效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先后利用废弃院落改造成村图书馆、儿童快乐家园、妇女之家、村卫生室,建设文化广场、公厕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新建3条入村道路和跨河大桥,方便了群众出行。
区镇两级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高标准建设,并配齐各类设施,通过寄宿制和集中供餐的方式把村小学办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解除了在外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
政府投入30余万元建成垃圾分类中心,在不断摸索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作中开辟出新路子,基本实现“资源化、分类化、减量化、无害化”综合处理。新集基础设施完备,道路硬化,饮用水水质达标,各农户基本完成了改厨、改厕建设,所有污水进行了湿地净化围堰处理。
目前,新集村医疗、养老保险率达100%,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4794元增加到2014年的7815元。广大村民自我管理、自主创业的能力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
5.商城县李集乡卜店村
商城县李集乡卜店村山水灵秀,彰显自然之美。漫山遍野的绿树郁郁葱葱,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澄澈明净的水面灵秀动人,干净整洁的道路红花装点,渐次铺展的田野肥沃厚重,步步有风景,处处吸引人。
产业蓬勃,彰显发展之美。“岸上猪鸡鸭、水中鱼鳖虾、山上林果茶”的农业经济以及结合便利交通发展起来的水产品物流、小商品集散产业快速发展,农家乐热闹开张,休闲垂钓和观光农业正在酝酿,绿色经济备受推崇,乡村旅游初具雏形。
生活便利,彰显幸福之美。组组水泥道路畅通,户户房前屋后硬化,交通方便快捷,家园清洁美丽,打造形成了农村居民教育、卫生、文化生活的2公里服务圈。
民风淳朴,彰显人文之美。百姓崇文重商,勤劳质朴,改革开放以来已先后走出近百位大学生,外出创业成功者更是不乏其人。而今,卜店村已形成了“梦圆”丁瓦房、“福享”巴家楼、“和美”丁大庄、“德临”彭小庄、“善至”彭家公馆五大居民组主题,定村规民约,溯家风家训,承优良传统,以“德廉”育人,用精美壁画彰显新价值、新理念,让文化墙倡导新思想、新精神,树文明新风,创廉洁乡村。
6.浉河区董家河镇睡仙桥村
浉河区董家河镇睡仙桥村地处深山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境内山清水秀,溪水长流,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清澈见底的自然溪流、南湾湖的秀丽风光、蕴含高浓度负氧离子的森林氧吧共同构成了睡仙桥村特有的生态环境。
睡仙桥村茶文化历史悠久。据考古证明,信阳种植茶叶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睡仙桥”源于民间传说,历史研究价值较高。
全村已完成引导群众积极进行改水、改厕工作,打造庭院、房屋周边景观;要求各家各户搞好室内外卫生和庭院内外绿化美化,改善家庭居家环境,减少居民生活污染,提升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实现“一户一风景、一村一画卷”的效果。同时,儒学馆、民俗博物馆等建筑也按照统一风格进行建设、改造。
睡仙桥村庄结合发展现状,依托该村良好的生态、交通和资源优势,重点建设睡仙桥街区,完善道路、公厕、休闲广场、路灯、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形成集居住、旅游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发展核心。
7.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
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紧紧围绕“生态宜居环境美、特色鲜明内涵美、富民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目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在体现历史的传承性、发展的动态性、农民的主体性的同时,不搞大拆大建,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保护好自然景观,让人回归安静、自然、淳朴的风情,展现田园之美、农家特色。立足改善村庄环境,着力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保洁机制,建立保洁队伍,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启动民居改造,聘请专家现场设计,一户一策,制定出富有“豫南民居”特色的改造图纸与工作方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开展工作,逐户征求意见,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民居改造工作,提高了村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
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反复投入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近几年,该村切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紧紧围绕“美丽宜居”这一目标,建成新型农村居民区两处;完善了试点村民组千鹅冲人居环境建设;全面启动人居环境建设。二是紧紧围绕“经济强村”这一目标,大力发展村域经济。成立茶叶深加工、脱毒红薯粉条深加工、农林果深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村民走上“产业化+合作社+农民”的致富路。三是紧紧围绕“村容整洁”这一目标,加快环境整治步伐。四是紧紧围绕“乡风文明”这一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五是紧紧围绕“管理民主”这一目标,致力于公开办事,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9.潢川县仁和镇连岗村
潢川县仁和镇连岗村立足自身,不等不靠,挖掘内部资源,着力发展多项经济,不断推进产业富民,努力建设生态秀美、民风和美、生活富美乡村。一是依托光州茶叶合作社茶叶加工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优质千亩茶叶示范园区;二是依托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打造千亩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三是通过土地流转,打造千亩精品花卉园林区;四是以胡桥库区为主,打造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区。
近年来,连岗村坚持以“村容整洁、产业富民、乡风文明”的建设目标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连岗新村占地280亩,按照“四统一”原则,建成连体别墅300套,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农村超市、标准化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健身广场、配套健身器材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益设施完善。别墅群依山傍水、顺势而建,与周边环境相互映衬、浑然天成,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人在园中、房在林中、村在画中”的美好图画。
10.浉河区浉河港镇郝家冲村
多年来,浉河区浉河港镇郝家冲村实施 “产业发展领先、现代服务业领先、社会管理领先和生态环境领先”战略,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领先”目标建设美丽乡村。
加大村庄整治力度,落实村庄建设规划。聘请专家编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全村所有建设项目及村民建房严格按规划报批、建设。
大力发展茶产业,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引导茶农加入合作社,享受社员待遇,从规模经营中增加收入,推动了全村茶产业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所有村民组都已通硬化公路。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与城市同网同价,电力供应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筹资380万元,建设了李家沟水库供水工程和娄子湾安全饮水工程。全面清除露天厕所,成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新模式。
(二)十大三农人物
1.王振发(淮滨县栏杆街道办事处王湾村兼东乡村支部书记)
王振发,1942年出生,中共党员,淮滨县栏杆街道办事处王湾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东乡村党支部书记。正是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带领该村“两委”一班人兴修农田水利、发展蔬菜产业、建设农民新居、完善公益设施,把一个贫穷落后、偏僻且处于豫皖两省交界的王湾村打造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村。
王振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淮滨县优秀基层工作者的代表,在村支部书记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是全县四位享有副科级待遇的村支部书记之一,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法制教育先进个人、市级劳动模范。
2.陈明华(光山县凉亭乡原副乡长、茶叶农艺师)
陈明华是光山县凉亭乡的农艺师,市“炒茶状元”。他引领创制的茶叶皇后“赛山玉莲”连获首届“中茶杯”特等奖、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中国国际名茶金奖、昆明世博会银奖等90多个奖项,让天下人都知道了凉亭这个响当当的茶乡。
陈明华自幼爱茶,立志做茶,他从1575颗种子开始,从1500亩种植面积开始,身先士卒,带领全乡男女老少拓荒挖山。在他的引领下,目前全乡已发展茶园3600多亩,大小茶厂30多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5家,茶叶收入占全乡农民纯收入的60%以上。
陈明华坚持扎根山区,吃苦耐劳,凉亭乡相继建成15个集体茶场,每片茶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1986年,他和同事历经多次试验,终于研制出茶叶新品种“赛山玉莲”,并于1994年获全国首届“中茶杯”特等奖,是光山县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副产品荣获的最高奖。之后又相继研制出新品种“赛山翠芽”“赛山毛峰”、凉亭牌“信阳毛尖”等,并多次获奖。他把自己的技术无偿传授给茶农,每年举行培训班30多场次,受训人员1000多人次。
3.陈贵权(罗山县子路镇问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贵权,男,1963年12月生,罗山县人大代表,问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9年,在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号召下,陈贵权带领11户种粮农民,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
在陈贵权的带领下,合作社用五年时间,发展社员330人,土地流转面积5300亩,大中型农业机械24台套,农机化库房550平方米,建成了全省闻名、信阳第一的大型综合性市级示范合作社。
2010年陈贵权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2011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优秀县人大代表”,同年被评为“罗山县劳动模范”,2014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罗山县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4.王辉(信阳市中林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浉河区)
王辉,男,中共党员,1954年2月生,从1983年开始,王辉在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山里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先后营造了近20000亩的松杉林茶场,带动了1200多户农民依靠林茶增产增收,他自己也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
1997年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支持下,王辉与毗邻4个村的1200多户农民签订荒山租赁合同,先后植树500余万株,营造了铁匠湾、老药山、捡柴沟、郝家沟和连界寺5大林场,总面积达20000余亩。他聘请林业技术人员对林场进行全面规划,按照现代林业标准,坚持造林和护林齐头并进。
他主动让当地老人到林场务工,安排他们力所能及地干些管护山林的活儿,并定期去看望他们,有效地为政府和基层组织分担了困难。这些老人不离乡村,不离土地,看得见家园,记得住乡愁,就地找到了发挥余热的门路,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居家养老问题,被称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一大创新。
5.陈修平(潢川县兴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修平,男,1986年7月7日出生,2012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现为潢川县兴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4年荣获潢川县“粮食高产创建贡献二等奖”,曾获“潢川县十大杰出青年”、第二届“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称号。他是青年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名,家乡的水土养育了他,故乡的文化熏陶了他,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自主创业,为建设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他年轻,缺少社会经验,但是他有理想,有抱负,有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农业改革浪潮中,他即使摔了跟头,依然能坚强地站起来,这就是青年人的意气风发、朝气蓬勃!
6.付凯(淮滨县河南富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付凯,1966年出生,河南富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淮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总商会副会长,主食产业化带头人。
为确保广大种植户的利益,河南富贵食品有限公司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整村推进连片种植,筹措几十万元资金为贫困户提供弱筋扬麦13号、扬麦15号、郑麦004号种子,提供化肥,提供技术,与农户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使高产优质弱筋小麦的生产规模达到了50万亩,形成了以优质弱筋小麦种植为特色的经济产业,为淮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付凯同志荣获省级农村致富能手、信阳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信阳市劳动模范 、信阳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信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诸多荣誉。
7.阚贵元(信阳市十里岗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浉河区)
阚贵元,男,生于1961年9月,汉族,大专,高级农艺师。1979年2月参加工作,198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茶乡农民脱贫致富,历经30余年,从二十岁出头在浉河区董家河镇集云村任党支部书记时,就开始带领乡亲们种茶,随后一手创办了河南信阳五云茶叶总场,并任场长,凭借着自己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把企业发展成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总经理。他还曾任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现任信阳市十里岗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信阳市茶叶商会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
现公司林地面积达4万亩,建设了万亩油茶基地、五千亩油牡丹、森林公园等农业项目,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及带动农民致富所作的贡献巨大,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其三十年如一日,立足茶界,扎根茶乡,心系茶农,辛勤工作,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并带动广大茶农走上了富裕路,大力发展油茶及油牡丹,他几乎每天亲自下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8.胡方宝(新县植保植检站站长)
胡方宝,男,1962年5月出生,1981年河南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植保专业毕业,同年分配到新县农业局农技站。现任新县植保植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省劳动模范,信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他首创稻茬油菜免耕直播技术,解决了水稻坐蔸灾害,缓解了百垄通除草剂药害,引进1000多台频振式杀虫灯,10台手推式喷雾器,1500多台电动喷雾器,以及十多吨对口农药,大大缓解了新县农民治虫难问题。对农民的请求有求必应,从不推脱。深入乡村培训农民,使农民掌握病虫防治基本技能。摸索出新县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每年提前准备,采购对口农药机械,防患于未然,每年挽回粮食损失200多万斤。
9.黄继文(信阳奥吉特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平桥区)
黄继文,男,现年46岁。2009年开始接触食用菌种植行业,2010年到洛阳奥吉特培训学习两年,2013创办信阳奥吉特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负责公司日常事务管理,目前为河南省食用菌协会会员。
信阳奥吉特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乡冯楼村,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档食用菌工厂化种植的企业,注册资金2200万元。
公司经营范围:食用菌、农产品的开发,种植,加工。该公司种植生产的各个品种蘑菇“天然、绿色、营养、保健”,通过了“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销售于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出口东南亚、欧盟各国。
10.冯少云(潢川县薪臻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冯少云,生于1957年2月,中共党员,大专,高级农民技师职称。现任潢川县隆古乡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党总支书记职务。冯少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毅然返乡务农,立志扎根农村一辈子,怀揣梦想决心在热爱的土地上干一番事业,为彻底改变家乡的面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冯少云在服务和推动本乡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于2009年10月带领7户农民创办了潢川县薪臻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吸纳537人参加合作社组织,现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冯少云亲自带领合作社员,于2009年创建了潢川县薪臻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优质大米和生产生态示范基地,选择种植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科学施肥、科学管理,推进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机械化劳作和收割。当年获得成功,粮食高产,农民增收,为农民科学种田、实现粮食生产树立了榜样,做出了示范。同时,他的言传身教,带出了一大批科技人才队伍。全乡获得农民技师职称达45人,技术员120人,均分布在各个村组,为永久性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造就了一支可喜的生力军。他为隆古乡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十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潢川县川香家庭农场
潢川县川香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3月,入股资金800万元,固定资产3556.78万元。是一家集粮食生产、加工、储藏和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河南省种粮食大户。
川香家庭农场始终坚持 “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绿色大米加工”道路。通过流转土地建立有机稻生产基地2680亩,是豫南最大的有机稻种植试验生产基地,拥有年产万吨大米加工厂1座, 也是全国规模较大的优质稻米生产企业之一。
生产的“古黄国”“松荣”牌大米畅销省内外,先后获得“河南省优质产品”和“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川香家庭农场的做法和先进事迹先后被《农民日报》《河南日报》《信阳日报》、大河网、商都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和宣传。
荣誉一: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荣誉二:河南省种粮大户;荣誉三:潢川县粮食高产创建一等奖。
2.息县德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息县德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始创于2013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资产2000万元。近年来,顺利在息县孙庙乡范楼村流转土地1300亩,建设运营了生态蔬菜种植区、生态鸡养殖区及有机猕猴桃示范种植区,已种植高端红心、黄肉猕猴桃树500亩;8种果树30个水果品种的水果采摘园100亩;100亩设施蔬菜种植、600亩露地蔬菜种植;具备1500万株猕猴桃树及花木设施育苗能力,并在息县县城设立了德丰农副产品直营超市01店。在淘宝网、点点网启动了电商平台。初步形成了集果蔬育苗、生态果蔬种植、生态养殖、实体与电商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营实体企业。
公司是河南农业大学教研基地、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技术服务单位、河南西峡猕猴桃产业办公室技术合作企业。2014年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豫德丰”商标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南服务三农诚信单位、信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息县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被评为息县2014年度先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光山县众森高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2009年10月1日,以汤福修为主体的五个自然人自发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了光山县众森高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现有固定员工高级农技师一名、本科生两名、大专生两名,2012年被评为市级先进示范合作社,2013年被评为省级先进示范合作社,2014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先进示范合作社。合作社注册商标“众森雨”。目前已形成粮油种植、水产养殖、特种养殖、生猪养殖及花木种植五大经营项目,生产经营面积26500余亩,总资产2400余万元,年纯收入300万元以上,社员280人,带动周边种植养殖户510户,农户均增加收入16000元以上。
合作社的特禽养殖规模为省内最大,汤福修等在多年实践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种、养、观光等互补互惠的现代新型高效循环生态农业新模式,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既改善生态环境,又为企业降低风险,节约成本,多年来一直受到省、市、县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和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2014年被列为科技部星火计划专项扶持项目。
众森高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充分结合实际,敢于创新,并与广大社员、农户等紧密合作,展望未来,合作社必将带领周边的广大农业创业者一起走上高效、生态、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之路。
4.平桥区惠民花生信用专业合作社
信阳市平桥区惠民花生信用专业合作社2014年在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之下,始终坚持走“公司+合作社+社员+基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奋力拼搏下,取得较好业绩,被国家九部委授予国家级示范社。理事长宋德全也被评为平桥区模范致富带头人。
该社的各项经济指标一年好过一年,其中:收购与加工的花生总量,年突破6000吨大关,与往年同期增长9.19%;经营性收入6238.4万元,与往年同期增长8.25%。收购价格与销售价格两项创合作社历史最高水平。注册资金本金净增1620万元,年盈余570.7万元,可剩余分配171.2万元,社员净得钱1.6万元。本社有积累,社员挣了钱,惠民合作社致富一方社员,带动周边2000农户脱贫致富。
5.浉河区茶都三农专业合作社
信阳茶都三农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09年,合作社现有资产3000多万元,年销售额7000多万元,下辖三个茶叶合作社、一家茶叶公司、16家专卖店、30吨茶叶保鲜库、6个茶叶加工厂,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基地和科研基地;是一家集“茶都牌”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种植、加工、科研、营销于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合作社现有茶园面积20000亩,山林面积8000亩,试验基地3000亩,茶叶加工机械60台(套),年产干茶9万公斤,其中出口日本达2000公斤。
信阳市浉河区茶都三农专业合作社一直以党的章程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地为村民服务。开发了“茶都” 牌信阳毛尖、信阳红茶、信阳富硒茶等有机茶,推动了信阳毛尖茶在国际、国内的销售和影响力。与此同时,该合作社不断采用新技术,在南湾湖环湖路实施2万亩的杀虫灯和杀虫板等措施,并取得非常成功的效果,也因此获得了省科技局“科技成果奖”。
该合作社在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对村里的五保户、贫苦家庭、敬老院的老人、退休的老干部等经常给予关心和看望,同时,也对贫困大学生展开资助,回报社会。
6.淮滨县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
淮滨县固城乡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下辖育秧工厂,共投入固定资产620万元,修路1000米,建设占地60亩的育秧工厂。自2010年9月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业务,现有成员140多人,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68台,办公设施齐全。育秧工厂以节本增效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配合,企业参与的集现代农业科技于一体的新型工厂,致力于促进该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做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工作。每年分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期农作物高产示范种植培训班,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
2011年,该合作社获得信阳市农业局“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称号;2012年,获得淮滨县委、政府现代农业建设“十佳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获得淮滨县县委、政府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先进专合组织称号;2011年,获得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2011年,获得信阳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2012年,获得河南省“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称号;2012年,获得“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称号;2013年1月,获得“国家级农机示范合作社”称号;2014年12月,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农民示范合作社”。
7.罗山县益农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
2010年9月,在县农业局和竹竿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尹军吉对全村5510余亩耕地一次性实现整村流转,成立了益农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参社农户达570户。
该合作社投资80多万元进行中低田改造,打百米深机井6眼,完善农业配套水利设施;形成粮食作物区、果蔬种植区、养殖区和沿河防护林区四大区域;实行水稻、小麦、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对良种、施肥、用药、灌溉、播种和收割实施“六统一”。
该合作社先后投资350余万元完善合作社建设,新建380平方米办公楼,8000平方米晒场,500平方米农机库,150万斤粮仓,购置各类农业机械25台,运输车辆11台。
该合作社先后被罗山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罗山县种粮大户”以及罗山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
8.息县鸿润家庭农场
信阳鸿润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资本800万元。该公司是以有机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农业观光、农产品深加工、仓储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设施农业企业,位于信阳市息县项店镇李楼村,该区域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营销人员10人;流转土地面积由开始的几十亩、几百亩发展到今天的12984亩;拥有水稻插秧机、育秧机、旋耕机、打浆机、收割机、推土机等农机具20台;经营模式由简单的种植发展到今天农户联动、订单、股份合作产业链条环节承包责任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种植模式由单一传统的农业发展到今天的有机特色种植、养殖、套种套养、生产、仓储、加工、销售,80%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流程。
9.潢川县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
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是专业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河南省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加工工艺独特,技术优势明显,茶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市场销售体系健全,辐射带动能力强,抗风险能力高;资金充足,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
光州茶业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注册成立,200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采用“合作社+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跨区域带动鄂、豫、皖三省9县(市)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40多个县、乡、村重点茶场进行名优茶生产加工与营销开发,辐射带动茶园面积1.1万亩,茶农1700余户,实现茶农户均年茶叶增收2000元以上。该社现有社员138名,其中技师3人、高级工16人, “光州”茶叶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QS认证,荣获“中原畅销品牌”“河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
10.商城县大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商城县大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双椿铺镇王店村,合作社于2009年注册成立,是合作社理事长王大锋结合当地区位和资源优势,抢抓新农村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寻求经济发展突破口所领办的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民合作组织。该合作社流转面积2450亩,其中耕地2300亩,水面150亩,涉及王店、金寨、宋岗、古城四个村7个居民组306户,合作社社员1063名。合作社现有机械设备16台(辆),其中大型旋耕机2台、插秧机6台、收割机4台、大小型运输车4辆。合作社年产优质稻谷200万斤、优质麦60万斤,年产鲜活鱼近万斤、产活禽近万只。规划建设办公场所1处、2000平米的农产品晒场1处、规模在200万斤的水稻小麦仓储库1处、农产品烘干机一台、农业机械停放室1处等配套设施。
大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合作社发展新路子,引领了农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增加了社员经济收入,带动了千余农民受益,为服务全县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