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人 陇县乡镇

巍巍关山 古中国西北最重要的地理文化分界线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0-13 02:37)
文章正文

关山,古中国西北最重要的地理文化分界线(上)

关山,属于甘陕交界六盘山南延支脉,古称陇山、又曰陇坻、陇坂、陇首。

其大致南北向纵贯甘肃华亭县、张家川县,陕西陇县、陈仓区境内。关山为陕、甘两省重要的天然林区和草场,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渭河、泾河众多支流的发源地。

▲华亭关山莲花台

穿越关山的关陇古道是古丝绸之路上建筑工艺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从长安西行越过关山即至陇右,该地区自古以来便为多民族交融、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因此,关山是古代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地理文化分界线。

只有翻越了关山,才会到达陇右,以及更加遥远的河西走廊。关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里常常提及的一道山脉。

陇头流水

◆1◆

▲张家川的“陇头流水”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行旅诗”,主要是记载诗人旅途行程的诗歌,一般表现为诗人羁旅他乡及行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大部分与诗人的仕宦经历有关,其感悟或是悲凉,或是凄恻,或是依恋,或是困顿……各美其美,佳作如林。但来自北朝的民歌《陇头歌辞三首》却被后人尤为推崇: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陇头歌辞》的曲名本出魏晋乐府,不过这篇的风格和一般北歌不大同,故也有可能是汉魏旧辞。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北方旅人的孤独飘零、山路的险峻难行、北地的刺骨严寒以及思念家乡的悲痛情绪……

站在艰危苦寒的陇坂顶上,回望富丽繁华的长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见陇水一股向东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种感受真是无可名状的凄凉和悲壮。

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陇坂,往往徘徊瞻顾,悲思涌起。

陇水、陇头已成为苦寒之诗词意象,质朴而又接近口头的语言形象地烘托出“念吾一身”“暮宿陇头”的凄凉,同时又揭示着“陇水”“陇坂”的地理文化环境。

历代流传歌咏秦陇的诗篇不下数百上千首,当属这三首《陇头歌辞》最为有名。

◆2◆

陇头流水指的是哪条河流?

一切线索都归向横亘在甘肃张家川和陕西陇县的关山。

从天水市的张家川县城出发,经恭门镇前往马鹿乡——它坐落于关山脚下,是张家川县的东大门,与陕西省陇县相连,内有一条马鹿河。据说马鹿原名马鹿坡,因历史上野生动物马鹿多而得名。

从马鹿乡向山峦起伏的关山而去。

▲张家川关山山麓的“八卦”奇石

在张家川的关山古道共有南北中三条线路。

北线,即秦家源古道,是关山古道最早的一条干道。这条干道的大致走向是从张家川县恭门镇经马鹿、羊肚子滩、秦家源至陇县固关。

南线即咸宜关道。从陇县西行经咸宜村,在崖付沟口分途进沟,一路上行经马鞍子、骆驼巷、鬼门关至蔡子河,再经驿程沟至长宁驿,一路经碑志梁,出黑沟接南寨铺。咸宜关道始修于元朝,是三条干道中修建最晚的一条。

路况最好、作用最大的应该属中线,也就是陇关道(关陇大道)。出于节省路程的考虑,我们穿越关山的路线就选定在这一条。

开辟于西汉初期的关陇道是丝绸之路南大道从长安进入甘肃的必经之地。

它的具体走向有两个:其一是由长安出发,过今日之陇县,通过固关镇,翻越陇坂,到达分水驿(位于今张家川县马鹿乡东北10公里的老爷岭),沿马鹿——闫家店——弓门寨(秦置邽县)——张川镇(汉置陇县)——龙山镇(汉为断山)——秦安陇城西行经秦安县到达天水;其二是沿弓门寨(今恭门镇)、樊河经清水县城再到达天水。

◆3◆

在张家川境内我们见到的是狭谷是险峰,一到陇县的关山牧场,地理风貌大变。

▲关山牧场

关山牧场地形没有尖峰突兀之势,只有秀丽纯朴之风。山顶是一片林子,山腰是美丽的草甸,遍布牛马,而山谷中一直鸣响着淙淙流淌的溪涧,相当诗情画意。

关山牧场既不同南部秦岭山地,也不同于周围黄土高原,有人这样评价”陇坂满目皆千仞,唯有关山以秀媚“。

既有牧场之名,往上追溯,就能得出答案,关山一带就是秦始皇祖先养马的地方。《史记·秦本纪》说,秦非子做部落首领时住在犬丘,他很善于养马和畜牧。对于犬丘,古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犬丘,又名西犬丘、西垂。汉置西县。“据《甘肃省通志》记载:”西县故城在(秦)州西南120里……”

到了汉朝时,它也是重要牧区 , 西域传入的良马佳驹在这里得以繁衍 , 满足了军事活动的需要 。据说汉代时关山一带牧养的马匹达30多万匹 。

从卫星地图细细分辨,可判断出它就在今天的关山一带。

与关山牧场牧歌式的调子不同的是,古人对关山的咏叹集中在它盘桓旋曲的险阻给行旅心灵带来的不适和情感的重压。

与现在不到两个小时就能驾车从张家川穿过关山到陕西陇县境内相较,古人的行程却极为艰难,《太平御览·地部十五·陇山条》载:”天水有大坂,名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

“陇坂高随天,陇水鸣溅溅。”在攀越关山的过程中,似乎长安所有的繁华落幕,一路西行,只有呜咽的流水相伴。

这流水是何等的多情,一路眷恋不去。关山有82条沟谷,凡沟有水,凡谷有溪,凡涧有流,37条溪涧,均为马鹿河的支流。

除了《陇头歌辞》之外,关于陇头流水的佳句也极多,“衔悲别陇头,关路漫悠悠”“陇头征戍客,寒多不识春”“塞外飞蓬征,陇头流水鸣。“陇水不可听,鸣咽令人愁”……它们承载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离愁和乡思。

“陇水”最早是专指,是陇右某条小河的专名,这在历史文献中多有反映,“陇头流水”则始终是泛指,指陇山森林、沟涧中之溪流、瀑布,到最后它们在诗文中指称陇右大小河流,均可谓之“陇水”“陇头流水”。

“陇水”被泛化的同时,而且“陇头”的概念也被泛化了,最终成为今甘肃省简称之一。

关山,古中国西北最重要的地理文化分界线(下)

关山月

◆1◆

▲关山月

陇头流水关山月。

南北朝时文学大家庾信《小园赋》中有这样的慨叹:“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此时关山与陇水已成为表达特定文化内涵的文学意象。

庾信从南朝入北朝,羁留长安,然而感受却是关山“风月凄怆”,陇水“肝肠断绝”,以此文学意象来衬托自己身处的环境,在乡关之思的同时,展示出身处异地的独特感受。

从汉至唐,众多诗人不约而同选择“关山”作为诗歌意象,在这些诗篇中,关山往往与离别与乡思有密切关系,相关作品多集中在《度关山》《关山月》等乐府旧题之中。

在汉唐诗歌中,关山不仅“长”,而且“难”“远”“险”。曹操《秋胡行》云“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至唐韩愈《寒食日出游》则有“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而白居易《闺怨词三首》云“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骆宾王《咏怀》则云“太息关山险,吁嗟岁月阑”,因为关山“长”而“险”,故难逾越,骆宾王《畴昔篇》还有“我家迢递关山里,关山迢递不可越”的慨叹,越过关山则是离别家人与故乡,离别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唐诗里,更多频现的“关山”一词,在意象上更多为虚指,确切来说并不是地理单元上的“关山”,只是众多诗人借用“关山”意象更多地表达其在边疆地区建功立业情怀,但它们却与那列山脉有着隐隐的牵涉,这是因为穿越关山,是历代有雄图的王朝经略西北的必经之路,其意象的运用与边塞的主题当然有着紧密关系。

如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登岳阳楼》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岑参《赴北庭度陇思家》则云“西向轮台万里余,也知乡信日应疏。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越过陇山,西向轮台,乡信日疏,只能让陇山鹦鹉为家人寄书,伤别之情,难以言说……

这些诗歌作品给关山带来的文化的色彩和光亮,千百年来,从未消褪。

◆2◆

从平缓的关山牧场开始,海拔从最高2120米一路有如高空坠落一样沉降。到关山山脚,陕西陇县的段家峡、曹家湾一带时,已是1000米左右。可以想到从关中平原穿关山往陇右去,高度骤然上升千米之巨,这对古时的人们来说,是何等的震撼?

从陇县的天成镇上寨子村过一座拱桥,折向往北17公里,过段家峡水库,寻找关陇道的一个关键性地名——固关镇。

固关因其地形呈“回”字形,自古以来,便是抵御外敌、卫戍关中的天然屏障。

古时,商旅从长安出发,沿渭河、千河溯流而上,经咸阳、兴平、武功、扶风、岐山、凤翔、千阳、陇州,就来到固关。

关陇古道穿固关而过,一直弯弯曲曲向西延伸而去,最终与关山连接。

▲探秘关山古道

自秦汉以来,关陇大道马不停蹄,人未断流,丝绸、陶瓷、茶叶、战马从这里往来中西,官员、军队、商贾都从此经过,史书记载,秦始皇、汉武帝等西巡在此驻跸,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在此洒下眼泪,文成公主西行和亲下榻于此,左宗棠收复新疆时这里曾作为重要的军粮中转站,这些无不印证了固关的重要性。

行走在风光秀丽的关山,除了能看到一些关隘旧址之外,官驿的遗存也成为人们探幽访古的兴趣所在。

◆3◆

关山附近有两个地名——长宁驿和张棉驿,它们和驿站有关,虽然那些雕梁画栋的建筑早化为烟尘,但那种浩荡的古风仍然于史书的册页里熠熠生辉。

张棉驿。出使西域为汉王朝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的张骞,回到长安后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并钦定张骞长子张绵为亭驿官职,建立驿站。起初建在平凉市庄浪县石桥村附近,后迁移到今张家川张棉乡所在地。因驿官名叫张绵,后人称此为张棉驿(棉是绵的同音),名传至今。

长宁驿。元明清时期关陇道上的重要站点,距马鹿镇约有10公里。从这里向西南可达清水,向东翻越陇山,过南寨铺,则能经咸宜关入关中,古有陇山第一驿之称。

史载,为畅通关陇道,汉武帝在沿线设置天水郡及平襄、陇县(今张家川县城西坪洮塬一带)、清水、戎邑、略阳等县。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驿马三十里一置”,交通很便利。隋炀帝积极拓边时,关陇道又一次得到大规模的拓建,达到了通过御驾的标准。

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几乎可以还原当时官道一片繁忙的景象,他在这首题为《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诗里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唐代的关山古道,不但关隘遍野,而且还设有不少驿站。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至于王勃的这首著名诗作中的关山,是借喻关山地理高险和人文阻绝。

▲陇县固关附近的老爷岭

从“陇头流水”到“关山月”的诗韵意象跃迁中,通过文化传承使得关山最终形成为关中至陇右、西域的地理文化分界线,成为无数人们共情的意象。叩问关山,心灵深处,怎能不为之激荡、惆怅、叹息、妙赏?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